5月11日至16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2025年北京文艺评论培训班暨北京评协新会员培训举办。来自文学、戏剧、戏曲、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曲艺、电视、电影等不同艺术门类的30名文艺评论人才参与学习。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北京实践》为题作专题授课,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艺工作的指导意义。他指出,北京市文联肩负着推动首都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以“一条纽带、两个优势、三大任务、四大职责、五项服务”为核心职能,搭建起覆盖创作扶持、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他希望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领悟尹力书记对首都文艺工作者的讲话精神,发扬“批评精神”,打磨好文艺批评“利器”。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在开班动员中向学员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厚植文艺理论根基,提升学术素养,做好文艺理论阐释工作;三是增进多方交流,利用此次培训,在跨门类交流学习中碰撞思想、开阔视野。
北京评协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
北京评协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以《文艺批评的实践基础和主体素养》为题,解析文艺批评的要素即在对文艺作品的独具只眼的艺术发现中寄寓社会关怀、实现艺史汇通、展现艺术公心和表达批评个性,进而自觉地成为作品艺术世界通向观众和文化传统的融合使者。
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
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发展新景观与新特征》为题,总结近年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呈现出表达人民情感、满足人民需求、增强精神力量的创作价值导向,实现了技术与艺术、媒介与媒介、文创与文旅多方融合,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以《新语境下文艺评论的养成》为题,提出文艺评论需要积累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注重选题价值与时代关联,遵循伦理规范,锻造文本细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以《小说与剧作的融汇与不同》为题,分析小说与剧作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相通之处,以及在故事节奏把控、视角转换与情节呈现方式上的差异。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以《文学批评的意义与方法》为题,提出批评家需具备专业素养和广泛阅读能力,将理论作为工具箱而非削足适履的斧子,避免生搬硬套,将学术功底与生命体验相融合。
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
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以《跳出文字之外——舞蹈评论是通达生命隐喻的路径》为题,阐释舞蹈评论应从本体出发,避免“宣传式”的评论、剥离舞蹈语境的过度解读和“翻译式”的过度阐释,用文字捕捉舞蹈形象与意象的交融。
职业道德宣讲活动
此外,培训班特别安排了职业道德宣讲活动,学员纷纷表示,从德艺双馨老艺术家身上深切感受到文艺工作者应有的使命担当。还组织学员参加坊间对话第37期“跨媒介的国际传播”,赴百度集团现场教学了解文心一言应用情况,观摩形体剧《水生》、京剧《红娘》等。
赴百度集团现场教学
观摩活动
学员代表发言
结业式上,赵墨、俞丽伟、段树军3位学员分享了学习体会。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培训班授课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学习形式多样,为各门类文艺评论工作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与学习的平台。
结业仪式
下一步,北京评协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推动落实会员培训全覆盖,助推新时代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